返回首页

有人说海上视野十分开阔,为什么还是有船只相撞?

来源:www.eyoulun.com   时间:2022-09-05 00:59   点击:99  编辑:湛菲   手机版

一、有人说海上视野十分开阔,为什么还是有船只相撞?

海上视野十分宽阔,为什么还有船只相撞?

尤其是军舰,各种先进电子设备,各种雷达一大群他怎么就能看不到人呢?

第一,像相控阵雷达,这个雷达功率固然是好的,但是它也是相当的费电的。所以说一般不开,就开个导航雷达,远程警戒雷达什么的。

第二。就是雷达开着了,他也不看。

民用货船等到目视距离内,基本上都能发现军舰,港口方向也能发现,军舰与民用船只的航向是重合的。

但是我是军舰,我才不让道呢。

但是货轮不知道呀,我得继续开呗,在看到军舰也迟了,就大型民用船只那个转向能力,根本转不了那个弯。

所以嘛,撞了

第四和最近欧美海军的军纪败坏,有一定的联系。

毕竟承平日久也没打过什么有挑战性的战斗,所以说海军们比较懒散,甚至于可以说现在世界各国的军事水平远远比不过在二战时期的那群老兵,甚至连二战时期的新兵都不一定能比过。

如果说二战时三级兵带乞丐装的话题,现在就是萌新全神装,看着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打起来可就不一定了。

毕竟是松懈的。

船在水里,没法像车在陆地那样,通过车轮和地面的摩擦力迅速转向,船只的转向要行驶很长一段距离实现,吨位越大的船操作越迟钝,所以说船大调头难。茫茫大海没有路也没有参照物,不能精准预测船只在几公里外的航线,只能靠经验判断。

因此,对碰撞没有提前判断,进行正确规避,一旦发现就迟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慢慢撞上去。

二、伊朗总统鲁哈尼5月2日表示,德黑兰还有6个美国不知道的石油出口渠道,你怎么看?

伊通社报道称,鲁哈尼2日还表示,德黑兰还有6个美国不知道的石油出口渠道,华盛顿想将伊朗石油出口量降为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伊朗总统鲁哈尼▲

对于具体有哪6个出口渠道,鲁哈尼并没有明确表示,既然是美国不知道的,伊朗自然不会对外公开,否则美国知道后,必然会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封堵。

鲁哈尼说着话的目的,无非是想向全体伊朗民众交个底,告诉伊朗民众伊朗政府又能力通过秘密渠道将本国的石油运出去,因此美国所谓的让伊朗石油出口降到零的目标肯定是无法实现的,进而安抚民众,避免出现经济大幅波动和社会动荡不安。

虽然鲁哈尼没有明确表示这6条通道究竟是哪些通道,不过我们可以大体猜测:

一是民间走私石油。伊朗在很早之间就给私企发放了经营石油的许可证,就是想为实际上已经存在的地下石油走私活动提供保障,目前看,伊朗政府这是有先见之明啊。在美国禁止各国进口伊朗石油的大背景下,很多国家必定会望而却步,但肯定还有国家不死心,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机构就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官方可以伪装成民营企业,神不知鬼不觉的走私伊朗的石油,即使被美国发现,官方也可以以监管不严,打个马虎眼就糊弄过去了,如果美国非要制裁这家公司,换个马甲继续走私就是了。

二是俄罗斯的正规渠道。俄罗斯在去年就和伊朗签订了价值五百亿美元的石油换商品计划,根据该计划,俄罗斯每天从伊朗获得10万桶石油,并向伊朗提供价值450亿美元的商品,协议计划维持五年。这就意味着在这5年时间内,俄罗斯每天都要向伊朗购买10万桶石油。而俄罗斯是最不怕美国制裁的国家,因为俄罗斯本身就在美国的制裁之列,在多一项制裁对俄罗斯影响不大。为了保护自己中东最大的盟友-伊朗不被美国推翻,俄罗斯必定会正常履行协议。

▲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伊朗总统鲁哈尼▲

三是来自一条神秘的渠道。据悉,伊朗去年就在东方存储了2000多万桶原油,这些原油目前还没有出售,而这些石油完全不在美国的监管范围内,这里面的石油多了还是少了,美国无法掌握真实数据。

当然伊朗肯定还会有其他措施,毕竟伊朗已经被美国制裁了38年,这38年让伊朗拥有了丰富的反制裁经验,未来肯定还会有大量的原油被运输出国,美国要想完全禁止伊朗石油出口无疑是天方夜谭。

伊朗总统鲁哈尼就美国制裁本国石油出口发表电视讲话称,伊朗有足够能力应对这场危机,因为在2018年伊朗非右油产品出口量已达430亿美元之多,这弥补了石油出口量减少所带来的损失,伊朗还将继续增加这类产品的出口。更为重要的是,鲁哈尼还宣布,即使伊朗石油无法从海上运出,但仍然有六个美国不知道的石油出口渠道,可以让原油源源不断的输出。

这样的消息无疑会让伊朗民众振奋。美国现在用四艘航母合围的方式,试图让伊朗原油零出口,一滴也卖不出去。如果美国的目的达到了,伊朗国内会陷入严重的危机中,民众会因为物品短缺生活得不到保障而起来对抗政府,那么美国不费一枪一弹就可以迫使伊朗屈服,让伊朗重新签订新的《伊核协议》,使其自废武功。当然,如果伊朗政府还是不听话,本国民众也会将其搞垮。

所以,为了不让美国的阴谋得逞,伊朗政府显然是想尽了办法。从目前形势来看,伊朗政府的努力还是比较有成效的。比如,伊朗政府一直强硬的表示,如果美国让伊朗原油一滴卖不出去,伊朗将封锁霍尔木滋海峡,甚至重启核计划。但从伊朗政府这两天的情况来看,这样的狠话没有再说,证明伊朗原油出口确实还有其它渠道,这些渠道保证伊朗石油还能卖出相当多的数量,伊朗还远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自去年美国宣布重新制裁伊朗后,伊朗政府就不再向欧佩克报告其产量和出口量。伊朗每天百万桶的石油从口的数据,外界只是从常规渠道获知的。这些出口量仅为被制裁前的40%上下,按说石油收入减少了近三分之二。而实际上呢?伊朗去年石油销售收入仅仅比正常时期少了一百亿美元。这说明,伊朗政府早就未雨绸缪,除了正常渠道,还开辟了非常隐蔽的原油出口途径。至于是哪些,鲁哈尼自然不会明说。

伊斯兰革命成功已经四十年了,伊朗政府早就习惯了美国花样百出的制裁措施,并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办法。表现在石油出口上,美国一心想彻底掐断伊朗的出口途径,结果呢?人家的原油仍然继续卖,至于怎么卖出去的,美国人还真的不知道。这就悲催了,大张旗鼓的又是派航母,又是恫吓进口伊朗石油的国家,弄到最后却收效不大,真的挺打脸呀!

鲁哈尼在豁免权结束后的这番言讲,无疑会安抚民众情绪,对稳定国内局势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美国想用切断伊朗石油出口达到其战略目的的美梦也终将落空!

三、在扑朔迷离的中东局势中,6月13日两艘油船被袭击,谁才是真凶?

回答问题:关于6月13日波斯湾两艘油轮被袭击的事件,我们现在很多结论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当前我们不妨用排除法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目前的情况,大家倾向于伊朗是事件主谋的占比还是比较高。

作为波斯湾军事对峙的主角,伊朗被怀疑是在情理之中的。然而根据目前事态发展的形势来看,尽管该国受到美国严厉的制裁,石油出口几乎变为零,但伊朗高层仍没有放弃通过和平谈判来僵局。

因此,伊朗不会在此时自己火上浇油,让自己处在一个更不利的位置上,仅从这点上看该国就可以排除。那么,会不会是美国贼喊捉贼呢!个人认为可能性也不大,按照美国的套路派航母以及波斯湾,实际上就是要逼迫伊朗按照自己的路线图行事,若说真打美军确实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

那么,剩下的波斯湾周边利益方还有沙特阿拉伯,最近这几年沙特与伊朗的关系不断恶化,两国也就根本没什么互信可言,相互捅刀子的事时常发生。最典型的就是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很是让沙特头疼。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美伊军事对峙实际上对沙特是非常有好处的,美国军事打击伊朗会直接消弱对手的势力,中东一山二虎的局面可能会就此改变。一直以来沙特都想成为中东的领头羊,而伊朗就是最大的阻碍。倘若美伊之间达成和平谈判,则沙特的目的将难以达到。

这样看来,沙特极有可能会通过一些特殊手段,打乱美伊之间的平衡,从而能达到浑水摸鱼的目的。而袭击波斯湾上的油轮就是要把水搞混,从而让事件朝着有利于沙特的方向走。当然这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我们只是简单分析谁的嫌疑最大,最后还要看事件的本质。

要看清当前中东局势,需要先看懂远隔万里的美国页岩油。要理解这个逻辑,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美国页岩油产业的发展情况。

据美国《油气》公布的统计数字,全世界页岩油储量约11万亿至13万亿吨,远远超过石油储量,主要分布于美国、刚果、巴西、意大利、摩洛哥、约旦、澳大利亚、中国和加拿大等9个国家。由于水力压裂法和定向钻井技术的广泛应用,美国页岩油开采已达石油开采总量的30%,其页岩油产量占据全球的90%左右。

受益于水力压裂法的革命性技术,美国页岩油开采量持续增长,2018年底,美国正式成为石油净出口国,打破过去将近75年对进口石油的持续依赖,并且其总产量依旧在持续增长,预计将在近期达到1200万桶/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伊朗5月日均产量仅为40万桶/日。

然而与传统油田不同的是,页岩油分散的储存在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而革命性的水力压裂法虽然解决了页岩油开采的难题,但是其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便是该技术对水的大量消耗,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水力压裂法的盈亏平衡点在50美元/桶。

美国自身能源供给能力的改变,决定了美国国际原油市场态度的改变在页岩油革命之前,美国每日原油缺口大概在1000万桶左右,因而当时原油的供给以及价格极为重要。考虑到自身的消耗速度以及经济利益,美国对控制全球原油产量大头的欧佩克组织极尽打压之能事,以确保原油供应的充足以及成本的可控。

然而美国在通过页岩油摇身变为能源出口国之后,对国际原油市场却有了更为复杂与暧昧的态度。

一方面,美国希望在OPEC限产以提升利润的时候,开足马力生产,拉低原油价格,迅速抢占市场,提升销售份额;

然而另一方面,页岩油的开采成本较之传统原油开采方式较高,因此美国又不希望原油价格过低从而影响自己的经济利益。

因此,从美国原油产能以及对国际原油市场态度的转变,就可以很好的理解美国当前对伊朗进行极限施压的目的,以及多次油轮爆炸发生的时间点了。1.利用伊核危机、及伊朗动乱可能造成大规模难民问题的可能,向欧洲施压,逼迫欧洲在贸易问题上向美让步,在北约军费上分担更多,在对俄政策上与美保持一致;

2.伊朗控制波斯湾,并且在两伊战争中有袭击商船的先例,而波斯湾作为油气资源的战略通道,伊朗封锁波斯湾,将导致能源进口大国面临发生能源危机的潜在风险,而这些能源进口大国无不是美国目前敲打的对象:中国、日本、欧洲诸国,因此,美国可以将伊朗作为支点,来要挟他国;

3.利用产油区地缘政治的动荡来提振原油价格,以确保美国原油开采的盈利能力;

4.挑起伊朗问题,分裂中东国家。伊朗为最大的伊斯兰什叶派国家,并且并非是阿拉伯人,而是波斯人后裔,因此被整个穆斯林世界是为异类,因而通过激化伊朗问题,来造成中东国家的内部对立,分裂伊斯兰世界,为即将推出的巴以世纪协议作出铺垫,并作为胁迫各方同意世纪协议的底牌。

并且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13日国际原油价格刚刚因美国原油库存激增而大跌4%,价格接近50美元,14日美国就立刻“拍摄到”伊朗袭击波斯湾过往油轮,继而国际油价应声大涨4%,仔细来看,这个时间、地点有点太过于巧合。

结论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美国不仅不会承担任何损失,反而会在政治、经济方面极大的受益。并且考虑到美国极限施压的手段,以及美国历史上栽赃嫁祸、无中生有、指鹿为马的黑历史,我们有极大的理由怀疑,美国在不断的逼迫伊朗去封锁海峡,甚至像日本之于卢沟桥一般,制造事端,栽赃嫁祸。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