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漂亮的大游轮历史故事(关于游轮的故事)

来源:www.eyoulun.com   时间:2022-11-21 13:21   点击:115  编辑:柏纨   手机版

1. 关于游轮的故事

鬼船/幽灵船/吓破胆 白令海峡遥远寒冷,无人涉足。

1962年5月21日,意大利豪华客轮安东尼亚·格雷扎号在加拿大拉布拉多沿海神秘失踪。这艘当时最豪华的客轮,有可容纳数百人的舞厅和能给客人舞到天明的现场乐队,有宽大的游泳池供游人嬉戏,有高级厨师做出的地道的意大利美食。据说,船上还有数量可观的黄金和珠宝。可这一切都和客轮一起消失在冰冷的白令海峡。四十年后,加拿大空军飞行员杰克·弗里曼在一次飞行中意外的发现了一艘船孤零零的漂在阿拉斯加海面上。精明的杰克很快就察觉到这就是传说中的安东尼亚号,根据海洋法任何在公海发现的船只都归发现者所有。于是,杰克就找到了救援船的船长西恩·墨菲,请他和他的打捞队去把安东尼亚号拖回海岸。墨菲带着他“北极勇士号”的船员,救援组组长艾普斯、格里尔,技术师道奇,门德尔、桑托斯、芒德和杰克一起,登上了这艘意大利客轮。船已不再是当初的样子,除了岁月造成的痕迹外,怪异的事情也一桩接一桩地发生。不过很快,他们就在货仓发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金子。正当他们要把金子运出去的时候,“北极勇士号”却意外地发生了爆炸,桑托斯也在这次意外中丧生。其他人只能呆在安东尼亚号上,等待救援。但是,救援小组的成员发现,他们已经被幻象迷惑。格里尔和墨菲先后死去。艾普斯却看到了一个叫凯蒂的小女孩。小女孩带着艾普斯回到了出事的当晚。艾普斯看到了那晚发生的事情。一群强盗为了金子,残忍地杀害了客轮上所有的人。后来,这群强盗又起了内讧,互相残杀。而那个幕后的指示竟然与飞行员杰克·弗里曼长得一模一样。艾普斯立刻对杰克·弗里曼有了防备,但是杰克·弗里曼还是杀死了剩下了救援人员。原来,杰克·弗里曼并非是人类,他是玩弄人灵魂的魔鬼,他将那些受害者的灵魂禁锢在这艘船上,让他们无法升入天堂。在最后的较量中,杰克·弗里曼没有打败艾普斯,但是他却没有被完全消灭。

2. 关于游轮的故事作文

南水北调中线行有感

饮水思源,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在南水北调,也在生活的点点滴滴。

——题记

2013年4月11号,这是又一次让我难忘的心灵之旅!中原之声频率走转改第二站,我们启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进行实地参观采访。之所以说是心灵之旅,是因为有难忘的记忆,有内心深处满满的感激,感谢。生命的意义在于行走。身体和心灵,要有一个在路上!那难能可贵的事情,在于让两者同步……

早上7点半,我们集合坐上前往南阳淅川的车。出发前,特意问了家在南阳的同事,行程大概要五个小时左右!所以我做好了在车上睡一觉的准备。想象一觉醒来后,会发生怎样让我震撼的事情。去之前查了很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背景资料,准备要一一验证。阳光很好,暖暖的透过车窗晒在身上。抬头45度角仰望天空,感叹一切的开始总是给人以美好,有激情,有希望总是好的。

这段旅程很漫长。醒了的时候,我就在想,这条我们走过的路,将来会是南水北调的水要走的路,路径虽然不同,但空间的移动是同样的,从南阳,到郑州。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这段路,让很多人“期盼”。

资料里说,按照计划,明年秋季以后,我们就可以喝上南水北调的水了。按照规划施工的路线,我们走的这段,只是南水北往路程的其中一部分。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全线,很长很长。从淅川县陶岔渠首开始,到北京团城湖,全长是1277公里,其中在河南境内是731公里。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耗时很长、耗力很多,战线也很远的工程。也或许只有这样亲身体验过一回,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才会更珍惜,更懂得节约用水。

下午一点多,到达目的地。说实话,一路的奔波,身体已经有些疲惫,但还是难掩我们亲近大自然,见证奇迹的冲动。迫不及待的跳下车,瞬间,高达176米的雄伟大坝就映入眼帘。站在岸边,一眼望去,河道很深,很宽。整个大坝还在修建中,吊在半空中施工的工人和整个大坝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直观的让我们感受到:大坝,很高很大,人却很小。而在这个大工程面前,渺小的每一个人,却又成就着不平凡的一件大事。我们还清晰的看到以前架在河道上的旧桥已经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美观的一座新桥,车和行人已经在上面来来往往,同样,在我们站立的角度,他们一样很远,远到只一个黑点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

采访过程中,有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独臂的老人。皮肤黝黑,皱纹布满了整个面庞,很瘦,但精神抖擞。他的名字叫李进群,断掉的胳膊就是南水北调工程施工时被机器绞断的。听他说,自己已经在这片地方义务捡拾垃圾有43年的时间。他今年64岁,那也就意味着他从21岁开始就在做这个工作,真的让人难以想象,我那么大年纪的时候应该还坐在宽敞明亮的大教室里听说着南水北调的事情。当问到是什么原因支撑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义务工作时,他的回答很干脆:“渠里的水很干净,弄脏了多可惜啊,这水是要送到北京的,要让这一路的人都能吃上干净的水。”老人还说,这么多年,自己先后接受过中央媒体,还有很多地方媒体的采访,是先进典型人物的代表。说到这些时,自豪之情也溢于言表。他的坚守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尊重。不得不说,南水北调,有他不可磨灭的一笔贡献。我相信,43年的坚持,不是谁都可以做到。

这一个个我们不曾近距离接触的人物,除了李老,还有很多。为了建设这样一个工程,最令人感动的,我想莫过于那些背井离乡的库区移民。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故土,是最难以割舍的情怀。在接下来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淅川这片土地的移民工作,正如人们总结的那样,有着三个“前所未有”:任务之重前所为有、强度之大前所未有、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但可敬可爱的淅川人,却保证了移民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而且为了保障一库清水送往北京,淅川人始终都在致力于核心水源区的生态保护建设。大片的耕地被占用,很多的农药化肥不可以随意使用,还要移民,这对于几代靠耕地为生的农民来说,是人生轨迹的改变。正是这样一份份的坚持,更让我们觉得,感动之余更多的应该是感谢,是感激。

采访离开前,我跑回车里拿了瓶水给李进群老人,我想他说了那么多他知道的有关南水北调的事情,这会儿,也一定口渴了。拿到水,他笑着对我说,你在城市里喝的水肯定赶不上这库区的水,这的水烧开是没有水垢的,他们家里都是吃这里的水。其实,我半信半疑,但也不得不想起家里满是水垢的开水壶。

离开大坝,我们继续前行,接下来的目的地是丹江口水库,那是真正的源头活水。让人没有失望的是,在景色无与伦比的同时,库里的水真的是可以直接饮用。乘游轮到达湖心,用水桶拎上一桶,喝到嘴里时,有淡淡的泥土的芳香。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可以完全放心引用的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水。没有经过人工净化就胜过我们现在在城市中喝的自来水。我带了一瓶在身上,为这次活动留作纪念。

3. 关于游轮的故事绘本

《兔子公寓》视觉大侦探系列共有三册,分别是《109只动物的马拉松大赛》《企鹅游轮》和《兔子公寓》。它以游戏和搜索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大故事中嵌套着小故事,给孩子们带来非常丰富的阅读体验。

这套书的作者是日本绘本界新秀野花遥,她擅长从孩子的阅读兴趣出发创作作品。这也是一位超级“细节控”的绘本作家,她的处女作《好多好多好多羊》就因为细节满满又充满美感和诗意,在绘本界一鸣惊人。

4. 关于游轮的小故事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豪华游轮上,手握着一张头等舱的船票。人生就是上天赐予我们的豪华游轮,而我们的生命,就是这张头等舱船票。

当我们有幸开启这趟旅途,千万不要浪费了这张船票,放弃体验人生的各种可能。要珍惜上天赐予我们的,不要浪费了我们的头等舱船票,过着泡面充饥一般的生活。

人的一生中,除了学习、工作、恋爱、结婚、生子,还有许多不能错过的事情,比如说趁腿脚便利多出去走走,和家人朋友吃一顿异国大餐,尝试学习新的知识,体会不同的生活方式,等等。

其实,人人都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要你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将会是“头等舱”

5. 一张豪华游轮的船票的故事

1756年,英国政府启用双桅帆船运营每个月从法尔茅斯港到纽约的邮件业务,这些船很少载政府人员以外的乘客,更不载货。1819年,第一艘使用蒸汽机做为辅助动力的美国“萨凡纳号”船5月22日从萨凡纳出发,横渡大西洋,29天后到达英国利物浦。虽然期间只使用蒸汽机大约85个小时,但此次航行开创了历史,迎来了蒸汽动力船时代。

19世纪上半叶,欲从欧洲前往美洲的淘金者渐多,邮件寄送的需求也迅速增加。在此背景下,英国铁行渣华船运公司在1837年利用蒸汽帆船开办了海上客运兼邮件运输业务,这即是邮轮的雏形。1840年,世界上第一艘邮轮诞生,是船舶工程师罗伯特·内皮尔设计的。这艘1154吨的“不列颠号”蒸汽轮船由英国冠达邮轮公司生产,在当年7月4日离开利物浦开始横跨大西洋,前往加拿大及美国,首航搭载了65名乘客,随船同行的还有冠达邮轮总裁萨缪尔·肯纳德。不久后,在友人的协助下,肯纳德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横跨大西洋的邮轮公司——英国北美皇家邮件船务公司,开始了定期跨洋的班轮(Ocean liner)业务。

1850年以后,英国皇家邮政允许私营船务公司以合约形式,帮助其运送信件和包裹,但必须要悬挂皇家邮政的信号旗,并称自己的船只为“皇家邮轮”。具有这一称号,也被看做是信用的保证,因为邮件必须按时送达。1891年起,北美洲的三艘邮轮也开始了从温哥华到亚洲的定期航线,“皇家邮轮”的称呼逐渐扩散至亚洲,成了大型客船的代名词。面对丰厚的利润,英国和美国纷纷成立邮轮公司,主营业务是运送邮件和大量渴望到美洲的淘金者。

当时,如何缩短航行时间,是邮轮设计建造者最为注重的。各船舶公司纷纷建造高速邮轮,在横渡大西洋的航线上展开了一场较量,同业公会为此还制定了带有广告色彩的“蓝色绶带奖”。蓝飘带不仅象征着荣誉,还能为轮船公司带来更多的商业利润。

当时,设计者普遍认为,主机多、功率大的船航速快,因此,各大轮船公司都为大型邮轮配置了强大的动力装置,使其航速达到极限。家喻户晓的“泰坦尼克号”就建有四个烟囱,其中一个只是装饰,即是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19世纪末,邮轮航速最高为20节(“节”指舰船在单位时间内所航行的里程),到了20世纪30年代,航速可达30节左右。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大西洋邮船业取得领先地位。之后,英国不甘落后,通过260万英镑的政府贷款建造了“路西塔尼亚号”和“毛里塔利亚号”,这两艘大型邮轮首次配置了蒸汽涡轮发动机。据当时《纽约时报》报道,为了达到25节的持续航速,“路西塔尼亚号”共有“68个熔炉进料装置,6个动力锅炉,52000平方英尺的供暖面,轮船动力增加了3万马力”。这一航速,打破了德国保持多年的跨大西洋航速纪录。

为争夺世界邮轮的霸主地位,欧洲各国纷纷建造“大西洋航线上最快的船”,激烈的竞争可以说是“打破了头”。1935年,法国政府投资建造了“诺曼底号”,首航就实现了29.98节的速度,打破了意大利“雷克斯号”保持两年的纪录。没过多久,英国“玛丽女王号”的航速就达到了30.14节,“诺曼底号”不服,再次赶超,很快又被打败,最终在1938年“玛丽女王号”创造出31.6节的高速,成为了当时最快的船,横渡大西洋仅需4天或更短时间。此纪录直到1952年才被美国“合众国号”打破。“合众国号”创造了大型邮轮的终极速度,横渡大西洋时速达到40多节。从此,邮轮争夺“蓝色绶带奖”的日子宣告结束。

6. 恐怖游轮的故事

很简单的道理。

死神出租车里的杰西拥有着故事开始到结束的记忆(指从闪电风暴开始的记忆到出车祸)所以无法接受儿子死亡的事实让他选择继续出海而背叛死神。

因为她还是坚信循环会发生。

所以出海了。

在帆船睡觉使失意

7. 豪华游轮的故事

《密室之不可靠岸》是密室系列电影的第二部,简称《密室2》仍由导演张番番执导,由苏有朋再次担纲主演,且有倪虹洁、杨坤、吴辰君、周韦彤、孙一理、毛俊杰等多位明星注入,为影片增色。此次拍摄地点由封闭密室转换成豪华游轮,故事承接上一部《密室之不可告人》的结局,讲述了行进在近海上的豪华游艇上连续发生的几起杀人事件,凶手神出鬼没,游艇上的警察都素手无策,能否活着靠岸成为身处险境中的人们最大的愿望。推理小说作家柳飞云(苏有朋饰)转换成“侦探”开始介入对事件的调查,但是还是接连有人被杀,恐怖悬疑气氛令人崩溃,最终苏大侦探将游客召集起来,查明了真相,制服了案件的真凶。 该系列片力图打造中国版“名侦探”是首部中国系列推理电影

8. 游轮上的爱情故事

美国电影《爱情故事》主题曲《 Where Do I Begin》。

《爱情故事》是由格伦·戈登·卡伦导演执导的一部爱情喜剧电影,于1994年10月21日在美国上映。剧情简介:前足球运动员迈克(沃伦·比蒂 饰)在飞往悉尼的班机上邂逅美丽的泰瑞(安妮特·贝宁 饰)。途中飞机遭遇险情,迫降在一座珊瑚岛上。两人携手度过此次难关,对彼此都有了深深的好感。邮轮搭载乘客前往目的地。在船上相处的日子里,迈克和泰瑞的感情日益加深,但碍于各自的婚约无法逾越。旅程结束后,两人相约各自解除婚约,3个月后在纽约大厦相会。并承诺如果一方未出现,另一方将不再打扰对方的生活。

9. 关于邮轮的故事

对于泰坦尼克号的营救让卡帕西亚号和她的时任船长亚瑟.罗士强闻名世界。1912年4月15日凌晨0:15,原本驶往地中海的卡帕西亚号邮轮收到了附近来自当时世界上最大邮轮——泰坦尼克号的求救信号。当时卡帕西亚号的无线电员托马斯.卡特第一个收到了这一闻名世界的求救信号 “Come at once. We have struck an iceberg. Latitude 41.46 North, Longitude 50.14 West.(立马过来,我们撞到冰山了。北纬41.46,西经50.14)” 托马斯向上报告。船长亚瑟收到求救信号后没有犹豫,立刻命令船只掉头,全速驶往事发地点,那一晚卡帕西亚号达到了她航行史上的最高航速——17节,远超其预定航速。但尽管如此,卡帕西亚号依旧花费了4个小时才赶到了事发地点,这时已经晚了,船员们所能做的就是将为数不多的救生艇上的幸存者搭救上来,大约共有700人。

15日上午接近9点时,卡帕西亚号船长亚瑟下令船只开往美国纽约并于18日晚间到达纽约的54号港口,所有的泰坦尼克号幸存者登岸。两天以后的20日,船长罗士强又再次下令重新驶向原先目的地中海。

10. 关于游轮的故事50字

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开创了祖国的航天路,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人攀登。他就是“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1911-2009),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1934年,他成功考取清华大学第二届公费赴美留学生;1936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仅用一年时间就斩获硕士学位;再后来,钱学森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1939年获得航空和数学双博士学位。钱学森35岁时,被聘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在美国工作的后期,钱学森的研究重心从航空转向火箭,从此走上了火箭专家之路。

二战结束后,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盛行。在随之而来的“大清查”中,身为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终身教授的钱学森受到牵连,于是他提出辞呈,决定返回中国。

钱学森要回国的事很快也被美国军方知道了。当时,美国国防部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说:“我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红色中国。”1950年9月,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将钱学森拘留在特米诺岛上的拘留所里。

5年后,钱学森经过多重艰难险阻终于回到祖国。回国后不久,陈赓大将问他:“中国能不能发展导弹?”钱学森回答:“为什么不能搞?外国人能搞,我们中国人就能搞,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1956年,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北京成立,钱学森任院长。在钱学森等人努力下,1960年11月,我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试验成功;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